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实用!造纸用的重质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和工艺流程!

2022-05-24 10:155250
      目前,国内外大型造纸碳酸钙生产企业多采用湿法研磨制备重质碳酸钙,并通过管道直接将碳酸钙浆料泵送至造纸厂使用,作为中碱性抄纸系统应用的主要填料,重质碳酸钙浆料的品质对纸张质量以及生产操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造纸用重质碳酸钙浆料的质量要求


抄纸湿部使用的重质碳酸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高白度、高纯度、粒径及其分布稳定、低盐酸不溶物含量及磨耗、慢速沉降性能等。这些指标要求与纸机湿部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纸张质量指标的控制紧密关联。

<< 高白度
重质碳酸钙填料的白度影响纸张产品的白度,更会影响到部分使用增白染料助剂的纸张色相稳定性和生产成本的控制。对于碳酸钙白度的标准控制为≥90%,部分特种纸企业对于碳酸钙白度的标准控制则提升为≥92%。

<< 高碳酸钙含量、低盐酸不溶物、低磨耗

作为填料用的重质碳酸钙,质地比较软,碳酸钙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减少摩擦作用,可以减少对造纸设备的损伤,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市场上对于碳酸钙含量的控制标准为≥98%。


盐酸不溶物以及磨耗指标主要针对碳酸钙中所含的非可溶盐类及硬质杂质而言,如指标过高且长期使用势必造成纸机以及涂布设备的快速磨损,尤其对于流浆箱、网部、压榨部各相关部件产生明显的损伤,造纸使用的填料级碳酸钙的盐酸不溶物控制要求为≤0.35%,磨耗控制要求为矣22g/m-2。

<< 粒径分布
根据不同的用途,对重质碳酸钙粒径及其分布的要求也不同,就目前抄纸湿部所用的研磨碳酸钙,粒径控制为65级,要求其粒径集中分布在某一区域,最好呈正态分布,以便于生产过程中操作参数调整控制,粒径控制范围为-2μm含量65%、-45μm含量100%。控制好作为填料使用的碳酸钙粒径,以便为后续在相同纸机条件下提高填料的留着性能和为纸张印刷提供一个均匀良好的表面性能。

 


<< 沉降性能

主要衡量研磨碳酸钙浆料处于稳定状态下其悬浮颗粒沉降速率的快慢。沉降速率过快,一方面不利于生产过程中的储存,并且会导致搅拌的动力消耗过大,同时也说明研磨碳酸钙可能存在粒径过大、分散性不好或添加分散剂量偏少等问题;如长时间无沉降则可能是存在研磨粒径过细或分散剂添加过量,如此的质量问题会导致纸机湿部系统的运转异常,正常为-2μm含量65%的碳酸钙(固含量17%-18%)15min沉降速度为≤1mm。

 

重质碳酸钙研磨工艺及过程参数控制


<< 研磨的简要流程

研磨流程可根据实际生产对浆料品质需求的不同作适当调整,相关的研磨机设备厂家会根据研磨机的能力和后续浆料质量指标提供适合的研磨设备及流程。


在研磨流程中浸泡程序必不可少,以使其逐步润胀便于后续研磨操作,使浆料质量得到稳定控制,也可减少研磨电机的电流频繁波动。


配备储存槽为保证研磨浆料的浓度稳定且能连续供给,减少断料问题出现。


研磨机流程操作过程中有严格的启停顺序,否则会造成研磨机堵塞或研磨电机烧毁等问题。研磨机的开启必须按照碳酸钙的流动方向逐一操作,待有浆料从单个研磨机出口流出后再启动相应的控制开关,否则空转的研磨机会造成研磨介质球珠的损伤,影响后续研磨质量。


研磨过程全部结束后应立即用清水运转流洗研磨机组,直至该研磨机出口重质碳酸钙浓度很低后,再按照开启的顺序逐一关闭研磨电源,避免碳酸钙结块影响下次研磨工作。

  
<< 原粉的质量选择
碳酸钙原粉的选择与后续研磨成品浆料质量密切相关,综合成品研磨碳酸钙的考核指标,首先应从原粉的白度、碳酸钙含量、盐酸不溶物含量等3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因为这3个指标不仅为原粉的验收指标还是成品浆料的质量指标,仅研磨后浆料的白度会略高于原粉外,其他两项指标在后续研磨过程中无法得到改善,而成品浆料的其他指标则可以通过调整研磨操作参数或设备状态达到所需要求。这3个指标也从侧面反映出碳酸钙原粉的纯度高低,同时也衡量了该矿源的品质状况。

<< 研磨浓度的选择
研磨浓度对研磨机最大功效的发挥以及运输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浓度太高不利于浆料分散,还会影响研磨机的正常运转,有可能导致研磨机堵滞或研磨电机烧毁,同时耗用的分散剂用量会大幅度增加;浓度太小则研磨机的有效功率未能最大化发挥,还会导致运输成本的上升。目前国内研磨碳酸钙浓度控制范围为(70±2)%。

<< 分散剂的使用及添加
碳酸钙原粉在浸泡以及研磨过程中非常容易失水沉淀甚至结块,故需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分散剂以增加其分散性能。由于碳酸钙研磨品质要求的差异,使用的分散剂种类、型号以及用量各不相同,浸泡时必须根据浓度的大小以及成品浆料的黏度添加适量分散剂,用量相对分散的绝干原粉质量大致在0.2%-0.3%(分散剂有效成分按100%计);同时在研磨机的浆料出口滴加少量已稀释100倍的分散剂,用量为10-20mg/L,以缓解粒径减小带来的黏度增加的负面影响。

  
<< 研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调整方法

要保证碳酸钙研磨质量稳定、合格,就必须对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以下几个参数:碳酸钙粒径、研磨机组正常运行的电流、碳酸钙黏度。这3个指标之间相互影响。

研磨碳酸钙的粒径可以通过相应粒径仪进行测量,通过稳定研磨操作控制后,即可以了解到碳酸钙粒径稳定在一合格范围时对应的各研磨机或每一研磨机组电机电流的数值及其控制范围,并检测对应的黏度。


当电机电流偏低而浆料黏度处于正常水平时则说明研磨介质球珠有了磨损,必须添加适量且对应型号的介质;如浆料黏度低于正常水平,则可能是添加的分散剂过量或泡浆浓度偏低。如电机的电流高于正常水平,则可能存在分散剂添加量偏少、研磨机内部的碳酸钙结块或泡浆浓度过高等问题。


声明: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碳酸钙的白度?如何解决?
碳酸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造纸等行业的无机填料,其白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白度的高低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应用性能。本文将探讨影响碳酸钙白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4-10-2438

轻重钙粉体与其基本颗粒二者物理性能的一阶线性关系
轻重钙粉体与其基本颗粒二者物理性能的一阶线性关系

0评论2024-10-1754

碳酸钙生产厂家教你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粒径
如何选择合适目数的碳酸钙,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所参考

0评论2024-09-29108

氢氧化钙产品中氧化钙含量分析的改进方法
对采用干法消化工艺生产的氢氧化钙产品中的氧化钙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钙产品中的氧化钙含量,该分析方法可以更好的对氢氧化钙产品生产质量进行监控。

0评论2024-08-22207

纳米碳酸钙生产用强力碳化器均匀化效果实验研究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功能性无机纳米材料,在橡胶、塑料、涂料、造纸等众 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粒径分布和均匀性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应用性能的 关键因素之一。强力碳化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碳化设备,其在纳米碳酸钙生产 过程中的均匀化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强力碳化器均匀化效果的研 究尚不充分,特别是碳化条件对纳米碳酸钙性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 在通过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强力碳化器的均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纳米碳酸 钙的工业化生产和强力碳化器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评论2024-08-15149

日本地崎立窑在高端钙镁行业的推广应用
日本地崎株式会社研制了一种新型立窑,该立窑系统以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煅烧方式而闻名海外,并因其煅烧制度可控快调、活性度可控快调、产能可控快调等优越性能得到海外众多高端钙镁生产企业的青睐。

0评论2024-08-07184

电石渣生产绿色纳米碳酸钙的新工艺研究
以电石渣、碱渣、磷尾矿、皀化废渣、磷肥渣等钙镁型废渣为原料生产绿色轻质(纳米)碳酸钙的碳化工艺路线有三种:一是单纯CO2碳化法,只能生产出粒径粗大的普通绿色轻钙产品;二是CO2碳化+湿法研磨可生产D50在1-2μm的微细绿色轻钙;三是可溶性碳酸盐预碳化+CO2碳化所组成的复合碳化法可生产纳米级绿色轻钙。这三种碳化工艺路线为绿色轻质(纳米)碳酸钙形成高、中、低系列化产品提供了方案。双碳战略下,以电石渣为原料来生产绿色微细轻质(纳米)碳酸钙新工艺可实现电石渣的高值化利用、CO2减排、减碳86.7%的绿色微细轻

0评论2024-08-01251

环状硼酸苯酚酯表面改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为增强硼酸酯的应用性能,改善重质碳酸钙(GCC)与树脂基材的融合性,使用硼酸、二乙醇胺和苯酚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环状硼酸苯酚酯表面改性剂。分别添加1%、1.5%和2%的表面改性剂对GCC进行处理,测试改性前后GCC粉体的吸油值和微观形貌。改性前后的GCC粉体以30%的比例填充聚丙烯(PP),制成GCC/PP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流变、熔融指数(MRF)和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剂添加量为2%时,粉体分散性最好,与未改性碳酸钙相比,吸油值降低了14.0 g/100 g;改性粉体在PP基体中

0评论2024-07-25164

纳米碳酸钙干燥设计及设备选型的研究
在纳米碳酸钙干燥工艺设计过程中,对国内常见的干燥设备和不同组合方式进行热量衡算,并结合典型企业的实际工况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以单级网带干燥作为最优化的工艺及设备选型方案,比闪蒸干燥以及闪蒸干燥和网带干燥组合的干燥系统,能降低综合能耗30%以上。

0评论2024-07-18313

轻质碳酸钙生产烘干设备的选型
滤饼干燥是轻质碳酸钙生产较为关键的工序,其装备费用约占生产线总投资的10~20%,发生的生产成本可以占总成本在10~25%,如此大的变动范围,和生产线工艺设计时干燥机主体的选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0评论2024-07-1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