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2014年二季度化工产业运行持续平稳

2014-07-31 00:008630admin本站
2014年二季度,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为99.1,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中经化工产业预警指数为83.3,比上季度下降3.3点,回落至“绿灯区”与“浅蓝灯区”的临界线运行。  预计三季度,化工行业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各项经济指标出现明显波动的可能性不大。综合来看,景气状况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景气指数平稳运行  2014年二季度,中经化工产业①景气指数为99.1(2003年增长水平=100),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微降0.1点)。景气指数最近几个季度的走势表明,化工行业景气状况保持平稳。  在构成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中(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②),与上季度相比,出口额、税金总额和从业人数同比增速有所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为98.3(见蓝色曲线),比上季度下降0.5点,低于未剔除随机因素的景气指数0.8点,两者之间的差距略有扩大。景气监测结果表明,政策等外部因素对化工产业的影响比较稳定。  预警指数略有回落  二季度,中经化工产业预警指数为83.3,比上季度下降3.3点,回落至“绿灯区”与“浅蓝灯区”临界线运行。  预警灯号结果表明,化工产业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平稳。投资增长回落表明,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仍在持续。  生产略有回落,不同产品走势分化  二季度,化工产业生产合成指数为98.0(2003年增长水平=100),比上季度回落0.3点。不同产品增长趋势略有不同,同比增长的产品按增速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农药、烧碱、乙烯、硫酸和碳酸钠,增速分别为28.3%、9.7%、8.4%、3.7%和1.3%。其中,受产品价格回升的因素推动,碳酸钠、硫酸、乙烯等基础化工原材料连续保持同比增长;而受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及环保压力等因素影响,化肥延续了同比下降态势,降幅为17%,比上季度扩大6.3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季度呈下降态势。  价格同比下跌、销售增长放缓、出口平稳增长  受内需增长疲弱、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经初步季节调整③,二季度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06万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上季度下降3.1个百分点。  化工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跌1.5%,跌幅比上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虽然产品价格的下跌趋势仍未逆转,但部分产品已有所反弹,特别是乙烯、丙烯和氨纶等产品,二季度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经初步季节调整,化工产业出口额为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季度微升0.2个百分点,保持了回升势头。  库存增速上升  经初步季节调整,截至二季度末,化工产业产成品资金为2671.4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3.2个百分点。  利润增长放缓  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化工产业利润总额为968.8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的回落与需求增长放缓、价格持续下跌有关。但与前几个季度相比,利润增长仍保持基本平稳。  经测算,二季度化工产业销售利润率为4.7%,与去年同期持平,比上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销售利润率5.5%低0.8个百分点。  税金增速稳中有升  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化工产业税金总额为625.2亿元,同比增长13.3%,比上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经测算,二季度化工产业税金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低0.1个百分点),低于全部工业0.9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为3.9%)。  应收账款增速有所上升  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化工产业应收账款为5741.9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2个百分点,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  本季度资金周转速度略有加快,经测算,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为23.8天,应收账款回收期比上季度减少1.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0.9天。从历史走势看,近几年化工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波动范围小于3天,回款速度基本稳定。  投资增速继续下降  经初步季节调整,二季度化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829.9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上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目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作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且受节能减排明显制约的行业,化工产业投资增长下滑的趋势可能还将延续。  从业人数平稳增长  经初步季节调整,截至二季度末,化工产业从业人数为467.4万人,同比增长3.3%,比上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用工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注解:  ①化工产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代码26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大类。  ②季节因素指四季更迭对数据的影响。随机因素指新政策实施、自然灾害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③初步季节调整指仅剔除节假日因素,未剔除随机性不规则要素。  ★预警灯号图是采用交通信号灯的方式对描述行业发展状况的一些重要指标所处的状态进行划分:红灯表示过快(过热),黄灯表示偏快(偏热),绿灯表示正常稳定,浅蓝灯表示偏慢(偏冷),蓝灯表示过慢(过冷);并对单个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分值,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预警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碳酸钙的白度?如何解决?
碳酸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造纸等行业的无机填料,其白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白度的高低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应用性能。本文将探讨影响碳酸钙白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0评论2024-10-24325

轻重钙粉体与其基本颗粒二者物理性能的一阶线性关系
轻重钙粉体与其基本颗粒二者物理性能的一阶线性关系

0评论2024-10-17347

碳酸钙生产厂家教你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粒径
如何选择合适目数的碳酸钙,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所参考

0评论2024-09-29343

氢氧化钙产品中氧化钙含量分析的改进方法
对采用干法消化工艺生产的氢氧化钙产品中的氧化钙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钙产品中的氧化钙含量,该分析方法可以更好的对氢氧化钙产品生产质量进行监控。

0评论2024-08-22512

纳米碳酸钙生产用强力碳化器均匀化效果实验研究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功能性无机纳米材料,在橡胶、塑料、涂料、造纸等众 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粒径分布和均匀性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应用性能的 关键因素之一。强力碳化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碳化设备,其在纳米碳酸钙生产 过程中的均匀化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强力碳化器均匀化效果的研 究尚不充分,特别是碳化条件对纳米碳酸钙性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 在通过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强力碳化器的均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纳米碳酸 钙的工业化生产和强力碳化器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评论2024-08-15301

日本地崎立窑在高端钙镁行业的推广应用
日本地崎株式会社研制了一种新型立窑,该立窑系统以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煅烧方式而闻名海外,并因其煅烧制度可控快调、活性度可控快调、产能可控快调等优越性能得到海外众多高端钙镁生产企业的青睐。

0评论2024-08-07364

电石渣生产绿色纳米碳酸钙的新工艺研究
以电石渣、碱渣、磷尾矿、皀化废渣、磷肥渣等钙镁型废渣为原料生产绿色轻质(纳米)碳酸钙的碳化工艺路线有三种:一是单纯CO2碳化法,只能生产出粒径粗大的普通绿色轻钙产品;二是CO2碳化+湿法研磨可生产D50在1-2μm的微细绿色轻钙;三是可溶性碳酸盐预碳化+CO2碳化所组成的复合碳化法可生产纳米级绿色轻钙。这三种碳化工艺路线为绿色轻质(纳米)碳酸钙形成高、中、低系列化产品提供了方案。双碳战略下,以电石渣为原料来生产绿色微细轻质(纳米)碳酸钙新工艺可实现电石渣的高值化利用、CO2减排、减碳86.7%的绿色微细轻

0评论2024-08-01691

环状硼酸苯酚酯表面改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为增强硼酸酯的应用性能,改善重质碳酸钙(GCC)与树脂基材的融合性,使用硼酸、二乙醇胺和苯酚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环状硼酸苯酚酯表面改性剂。分别添加1%、1.5%和2%的表面改性剂对GCC进行处理,测试改性前后GCC粉体的吸油值和微观形貌。改性前后的GCC粉体以30%的比例填充聚丙烯(PP),制成GCC/PP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流变、熔融指数(MRF)和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剂添加量为2%时,粉体分散性最好,与未改性碳酸钙相比,吸油值降低了14.0 g/100 g;改性粉体在PP基体中

0评论2024-07-25316

纳米碳酸钙干燥设计及设备选型的研究
在纳米碳酸钙干燥工艺设计过程中,对国内常见的干燥设备和不同组合方式进行热量衡算,并结合典型企业的实际工况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以单级网带干燥作为最优化的工艺及设备选型方案,比闪蒸干燥以及闪蒸干燥和网带干燥组合的干燥系统,能降低综合能耗30%以上。

0评论2024-07-18609

轻质碳酸钙生产烘干设备的选型
滤饼干燥是轻质碳酸钙生产较为关键的工序,其装备费用约占生产线总投资的10~20%,发生的生产成本可以占总成本在10~25%,如此大的变动范围,和生产线工艺设计时干燥机主体的选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0评论2024-07-1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