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第三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发布《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报告》

2021-09-14 09:143010经济参考报
      9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第三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发布《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报告》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引擎。

 

作为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市场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4亿户,中小企业户数占比95.68%,营业收入占比62.98%,利润总额占比53.46%,经济贡献稳步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的表现更是超出预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小微企业各项数据逆势上扬。企业数量方面,微型企业数量增加1400万,小型企业增加62万,中型企业增加6万。贡献来看,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达60.1%,较2015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

 

报告阐述了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强劲势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要继续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国强化科技战略支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劳动力贡献不断下降。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2010年至2019年,资本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并在2012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技术进步贡献率先下降后上升,2010年至2012年,从24.1%下降到16.4%,2012年到2019年,从16.4%上升到38%。从趋势来看,我国投资效率正在下降,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增长尚有较大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中小微企业走创新式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机遇。不同于传统大工业时代,新一代技术条件更依赖个体或小团队技术水平,对固定资产等依赖不高,人力资本主导下的创新模式有利于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产生和发展。中小微企业正在逐步成长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引擎。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研发与创新表现突出,创新力度不断增强。

 

报告对当前热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政策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政策提高了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当前,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做法是,评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给以政策支持。2019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道路,提升其自身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配套能力强。同时,这些企业创新能力强,研发强度大,研发人员占比高,有效专利持有量大,补短板填空白、替代进口能力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专精特新企业精细化水平高,数字赋能力度大。

 

除专精特新政策外,地方政府还应坚持落实培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保障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保证保险服务,加强孵化器、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等政策。另外,应注意政策执行中存在的“评估年”效应,即在评定当年企业表现较好,之后回落。这意味着当前政策执行还应注意方式,注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报告对当前影响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优化创新环境提供建议。

 

报告指出,影响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适合中小企业科技产品创新的金融供给体系应该具有阶段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机构和产品是不同的。总体上说,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融资难度最大的时期是创业期,融资需求量最大且依旧存在融资难度的时期是成长期,这两个阶段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的瓶颈阶段,也是金融体系建设的重点。

 

当前应持续加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风险投资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加大政府担保力度。同时,建议优化中小微企业申请创新类贷款的审批标准,更注重创新项目的可行性,而不是基于抵押品价值。

 

二是财政税收政策。我国出台了多项财政奖补和税收减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各地也通过建设综合服务体系或提高政府采购来鼓励企业创新。从调查结果看,近七成中小企业认可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在创新研发中享受到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

 

不过,当前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仍集中在产业转化环节,对创新准备阶段和研发环节支持较少,政策仍需细化。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应适当前移,增加创新准备阶段和研发环节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规模,全面细化财政补贴制度,推动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人才因素。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微企业对人才有多元需求。比如,北京地区对信息传输业的人才需求最大,江苏地区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最大,广东地区最需要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才。整体上看,中小微企业人才流动性较大,留用困难。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职业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入力度,建立劳动力供需监测预警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强内部人才管理,同时打破体制对人才流动的束缚。

 

四是科技赋能情况。科技赋能是现阶段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核心。科技赋能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创新提供坚实后盾;科技赋能金融系统,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为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科技赋能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

 

此外,其他市场环境因素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影响也比较大,主要包括产学研结合环境、所有制分割程度和市场垄断冲击。高校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主体,具有科研经费充足和高水平研究人员充裕的天然优势,其生产的知识可以为企业所用并转化为企业创新的推动力。一方面,高校的公开研究成果以显性知识形式存在,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能够通过人员沟通、流动使知识以隐性形式扩散到企业中,内化为企业的创新动力。同时,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在培养人才、增加劳动者人力资本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高校与市场主体签订技术转让合同的数量与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高校研究和市场需求整体对接程度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推进。在所有制分割方面,民营企业在融资、财税政策、人才吸引等方面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此外,市场垄断对中小微企业创新也存在不利影响,要加快促进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再提速!国常会审议通过重要方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0评论2024-05-15716

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

0评论2024-05-14621

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准确把握推进节能降碳的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

0评论2024-05-14369

破解难点痛点 推动企业加快“智改数转”
我国制造业“智改数转”步入“快车道”,数字经济加快向制造业各领域渗透。同时,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面临着“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愿转”等突出问题。当前亟需以破解企业“智改数转”中的难点痛点为导向,总结各地经验做法,为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实施“智改数转”提供参考借鉴。

0评论2024-05-13621

实体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0评论2024-05-12330

总量不足、结构不优——3年新增500万人次高技能人才如何实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国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

0评论2024-05-06744

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部署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出具体部署。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0评论2024-05-06527

最新动态!我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为使纳税人、缴费人和社会公众更加全面熟悉了解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编写了《我国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0评论2024-04-26558

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自然资源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印发《通知》,切实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0评论2024-04-25565

10部门发文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商务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19日对外发布。

0评论2024-04-24531